传真:+86-13371727239
手机:13371727239
邮箱:mail@hnbaili.net
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平西大街锦绣名城5号楼南侧202门面房
AG体育以大地为“纸”,以技艺为“笔”,匠心艺韵为贵州乡村全面振兴带来新活力。
在黔东南州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古法造纸匠人凭借手工技艺,历经制作麻料、抄纸、压纸、晒纸等多道工序,一张张花草纸、皮纸、皱褶纸等纸张得以制作而成,演绎着千年古老传承的故事。
“古法造纸自唐朝中期开始传承至今,被誉为古法造纸的‘活化石’。在保持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我们研发生产装饰花草纸、古籍文物修复纸等系列手工纸产品,深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王兴武说。
匠心独运,幻化万千。像王兴武一样的乡村工匠以匠人精神传承民间技艺,用赤诚之心在乡村阡陌间绘就精彩事业。
去年以来,我省深入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挖掘乡村工匠资源,夯实乡村工匠队伍,打造乡村工匠品牌。独具匠心的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绘制和美乡村新风景。
六盘水市钟山区城区,贵州翻旮旯民族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民族服装体验店内,精美的苗族服装、香包、耳环等整齐摆放,吸引游客进店体验选购。
“通过线验店和线上直播宣传,现在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前来体验选购的顾客也多起来。”该公司负责人祝德秀说。
作为一名绣娘,祝德秀从小就学会了刺绣、蜡染等技艺,致力于将这门技艺传承发扬。“2017年成立公司时,没有市场,不懂经营,遇到很多困难,各级政府给予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慢慢走出困境。”她说。
以手工技艺创业,祝德秀成为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带动周边村民加入,让民族手工艺传承历久弥新。
乡村工匠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有力的人才支撑AG体育,培育乡村工匠是乡村技能人才发展壮大,提升就业数量、质量和能力的有力抓手。去年以来,我省采取纵向与横向相结合方式,在全省大规模、宽领域、多角度开展从事本行业及相关产业5年以上的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摸底排查,挖掘具有传承基础、规模优势、市场需求、社会价值、发展前景的传统工艺,发现有培养潜力的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分类建立省市县乡村工匠目录清单,并对这些工匠进行认定和培养。
目前,我省共挖掘民间酿造、传统建筑、刺绣印染、制茶工艺、雕刻彩绘、民族乐器制作等17类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共11.5万人。
挖掘潜力,梯度培育。我省建立完善乡村工匠培育、支持、评价、管理体系,梯度培育组建一支服务乡村振兴的乡村工匠队伍,激发广大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创新创造活力。截至目前,12名省级乡村工匠名师被认定为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贵州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领办创办企业、工作室等15家,年销售额达5.26亿元。
9月20日,贵州省2024年“乡村工匠”培育工作培训班在丹寨县举办,通过现场观摩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参会人员学习提升、学以致用。
“参加培训后,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新见识。我将把学习成果运用到生产经营中,将马尾绣传承、发扬光大。”三都水族自治县桃花马尾绣艺术品制作有限公司负责人韦桃花说。
韦桃花从小对马尾绣情有独钟,不断学习、借鉴、研究古老的马尾绣精品,并进行创新,创作出一批精湛独特的马尾绣工艺品,成为远近闻名的马尾绣工艺人,成长为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她开发生产的马尾绣背包、壁挂、领带等旅游商品备受市场青睐AG体育。“我要传承发扬好马尾绣手工技艺,培训好绣娘,提升她们的技能技艺,实现共同发展。”韦桃花说。
培训提技能、增本领。我省顺应乡土人才成长规律,统筹省内技能培训资源和教育资源,传承发展一批,挖掘培养一批,提升壮大一批,分层次、分类别对乡村工匠开展技艺提升、主体创办、品牌打造等能力提升培训。
去年以来,依托“贵州技工”“贵州绣娘”等脱贫地区特色乡村工匠品牌,培训农村劳动力13.52万人。实施研培计划,联合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凯里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以传统工艺振兴项目为重点的研修研习培训班32期,培训学员900余人。同时开展定向培训,依托“苗绣”“贵银”等民族工艺品加工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将乡村工匠列为校企合作优先领域,打造“国春银饰班”等乡村工匠校企合作示范项目。
贵州祥华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饶登祥在30年前便踏入茶叶行业,自此一直与茶相伴。他开过茶叶销售门店,办过茶叶加工厂,还成立过销售公司,在茶叶行业中不断沉淀,熟练掌握了石阡苔茶的各种加工制作工艺。
2012年,他回到石阡县,成立了贵州祥华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并建立加工厂,带领群众共同发展。
“那时石阡苔茶刚刚起步,大多数茶农不懂管理、采茶技术以及茶青收购标准。我每天奔波于茶园之间,从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青采摘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饶登祥说。
在培训之余,他苦心钻研制茶技艺,于今年获得全国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称号。
在他的带动下,茶产业蓬勃发展,茶农收入逐年攀升,从以前的每亩800元提升到了现在的每亩6000元。
在丹寨县龙泉镇卡拉“银匠村”,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体验、游览AG体育。该项目由全国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王国春设计建造,充分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整合了该县鸟笼、织锦、蜡染、挑花、刺绣、银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民族手工企业和民间手工艺人入驻。
走进卡拉“银匠村”,36栋苗家吊脚楼依山而建,非遗工坊错落有致,匠人们正在制作银饰、鸟笼等,精美绝伦的银饰、鸟笼、蜡染等民族手工艺品琳琅满目,给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这里已成为独具特色的非遗研学基地、丹寨非遗展示基地以及民族特色旅游网红打卡点。
匠心之作,产业焕新。我省强化乡村工匠孵化,统筹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定点帮扶资金,结合“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重点打造黔东南州丹寨县卡拉银匠村、黔西南州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非遗文化一条街、安顺市黄果树镇石头寨蜡染村等独具特色的乡村工匠产业孵化基地,让乡村产业熠熠生辉。
2023年以来,我省认定乡村工匠5126名、遴选省级乡村工匠名师279名;全省乡村工匠领办创办企业、工作室共1701家,带动脱贫劳动力11.8万人实现就业增收。(记者 杨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