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86-13371727239
手机:13371727239
邮箱:mail@hnbaili.net
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平西大街锦绣名城5号楼南侧202门面房
AG体育今年采笋季,竹笋采完后,罗坤恒打电话叫来合作社的两个合伙人,打算分红。除去支出,算下来,三人合伙承包的1560亩筇竹林,今年有200多亩达到竹笋丰产期,采笋收入15万元。
罗坤恒今年38岁,家住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木杆镇细沙村永康小组,从小因病导致身体佝偻,后被鉴定为四级残疾。在残酷的命运面前,是筇竹,让他有了“逆袭”的机会。
2018年,在大关县全力打造筇竹产业的政策支持下,罗坤恒率先承包了80多亩筇竹林,后又与人合伙成立了合作社承包筇竹林。
“这笔收入,挣得‘轻松’。”回想一路成长,罗坤恒百感交集。苦难的生活中,是筇竹,一次次给他带来希望和幸福……
筇竹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需要在高海拔、多雾雨、寡照少阳的阴凉地带生长。地处乌蒙山深处的大关县,因山高谷深,成为筇竹在中国的重要分布地。
彼时,村前屋后的山地上,长满了筇竹,但山高路远,任竹笋在地里野蛮生长,鲜有人问津。
罗坤恒刚上学不久,竹笋出土的季节,一个外乡人来到了木杆镇,收竹笋拉到省外卖,他聘请罗坤恒的父亲帮忙收笋。
“小根的不要,青竿的不要,超长的也不要……”收笋人少,对筇竹笋要求很挑剔。罗坤恒和兄弟姐妹们便在收笋现场,跟着父母一起,一根一根地挑选。收笋进度慢,等着卖笋子的村民排起了长队,罗坤恒和家人每天都要挑到深夜。
“很好吃,那时感觉是人间最美的味道。”因为筇竹AG体育,幼小的罗坤恒第一次吃到香蕉,他对筇竹产生了奇妙的情感。
待到读初中时,罗坤恒要到镇上的中学就读。每个星期,家里会给他10元生活费。
一到周末放假,他便会赶回家中,到山上去采笋。运气好时,周末两天下来,卖笋收入能够赚到四五十元。
“有了钱,在学校想吃什么都可以买;还可以坐车去学校,几十分钟就到了,而平时需要走路3个多小时。”靠卖筇竹笋补贴生活费,给罗坤恒艰苦的求学之路带来了慰藉。
然而,一年大多时候,罗坤恒父母和周围的村民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地处山区、人多地少,为了生存,只得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偶尔站在山野,看着漫山遍野的筇竹,年少的罗坤恒会突发奇想:“这里有很多竹笋,要是哪个大老板来这里投资,一定会发大财。”
今年采笋季,看到筇竹笋大丰收,罗坤恒捧着筇竹笋喜笑颜开。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初中毕业后,罗坤恒没有再继续上学。他先是在当地村完小里的幼儿园当了3年代课老师,但微薄的代课收入难以改善生活,于是他只身前往省外打工。
第一次走出家乡,身子佝偻、身高只有1米5的罗坤恒第一次体会到了现实的残酷:找了很多工厂,都被拒之门外。
经历多次碰壁后,最终,罗坤恒在一家工艺品厂找到了工作。不过,找工作的经历也让他清醒认识到:“靠体力,自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想生存下去,就要想办法挣轻松的钱。”
罗坤恒首先想到学一门技术。打工三年,他靠着勤奋攒下的积蓄,去昆明学了一年手机修理,归来后在家乡集市上开了一个手机店。
成家后,妻子患小儿麻痹腿脚不便,也是四级残疾,这更坚定了他挣‘轻松的钱’的想法。
时值脱贫攻坚期间,彼时在永康村小组当组长的罗坤恒,在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召开的会议时,听到了大关县要大力发展筇竹产业的信息。
回想起儿时卖筇竹笋挣钱的经历,嗅到商机的罗坤恒马上放开手脚干了起来。他先是通过承包流转,盘活了村里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留下的宅基地、承包地、山林地“三块地”资源,在符合条件的地方发展了80亩筇竹。
修通产业路,开展筇竹种植培训,引进和培育筇竹笋材加工企业……看到大关县委县政府扶持筇竹产业发展的系列大动作,罗坤恒信心倍增。他又瞅准时机找人合作,成立合作社,承包了1560亩筇竹林,带动当地农户一起增收致富。
2021年,罗坤恒的竹笋开始采收,鲜笋收购价5元一斤,竹竿1—3元一根。到今年,鲜笋收购价已升到了6—7元一斤,竹竿则根据品质每根售价在3—20元之间。
原本藏在深山的筇竹,逐渐成为市场的“香饽饽”,收购商争抢着上门收购。竹笋、竹材连年看涨。
“采小留大、采密留稀、采弱留强、采近留远。”他带着工人到现场,划分了采摘区域,反复叮嘱工人要按照专家培训时教授的采摘方法采摘竹笋。
采摘准备工作就绪,罗坤恒便放手坐在家里,安心当起了老板。每天只需收集工人和收购商发来的售卖单据,做好登记结算。
“今年采笋最多的一天,卖了1.1万元。”分红后,这天,罗坤恒路过承包的筇竹林,看着郁郁葱葱的筇竹林在三年后即将全面进入丰产期,笑容浮上脸庞。
罗坤恒是大关县发展筇竹产业受惠的众多农户之一。他的故事,更像是大关县产业发展的一个写照。大关县处于乌蒙山腹地,县内山高坡陡、峭壁林立,在开展脱贫攻坚之初,大关县境内几乎无规模性的产业可言,贫困发生率曾高达46.5%。
2018年以来,在各界帮扶下,大关县依托筇竹资源天然禀赋,倾力将竹产业打造成为大关县推进绿色发展、巩固脱贫成效、促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春生夏长,筇竹节节升高,连片成林,原本土地贫瘠的山谷,变为筇竹林的绿色海洋。“穷海”变“筇海”,大关农户增收致富忙。据大关县竹产业发展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大关县筇竹生长面积达102万亩,占世界筇竹面积的70%以上,成为“中国筇竹之乡”;先后培育发展笋材加工企业18家、涉竹集体经济组织2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82个;竹产业综合产值达20.8亿元,竹产业受益群众17.3万人(含脱贫户3.66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72.5%。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